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凉风送爽,正是出外游玩、登高望远的好时节。10月21至23日,来自美国、俄罗斯、格鲁吉亚、孟加拉、巴基斯坦等33个国家的63名国际留学生来到了粤北名城韶关,在这片底蕴深厚、风景如画、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开展了为期3天的“感知中国·韶关‘百千万工程’”游学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地方文化,领略中国乡村振兴的新面貌、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强劲跃动的新脉搏。
游学团大合影
揽胜青云,走进自然人间仙境
“九山半水半分田”——位于广东中部以北的韶关市新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丘起伏、郁郁葱葱,是春赏山花、夏弄清风、秋观枫叶、冬踏冰雪的绝佳去处。新丰县青云山上的岭南红叶世界是此行的第一站,这里清凉舒爽的山风一扫广东夏末的炎热,让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大家登上山巅之时恰逢日落,放眼望去,群山绵延不绝、云雾缭绕,玫瑰色的云彩层层叠叠、变幻多端,一排排枫树也被初秋染上了红晕,好一副如梦似幻的仙境画卷。走在观日坪上的“天空之境”,国际留学生们一边感叹中国山河之美,一边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这难得的风光,巴西留学生Agnes还在夕阳下跳起了霹雳舞。
Agnes(巴西)展示霹雳舞
国际留学生在青云山合影留念
“这里的景色太让人震撼了!”“我很享受这里带给我的平静。”“身处此地,静静看着群山让人感到很平和。”“很开心能参加这次活动,也很感谢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来自巴基斯坦的Ihsan、Zahid,津巴布韦的Teddy结伴在山间游玩,并兴奋地向瞭新社记者讲述当刻的感受。而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Kendra则感慨地表示,自己从小在美国落基山长大,来华后多在城市里生活,鲜少走进乡村。美丽的青云山让她想到了家乡,让她倍感亲切和温暖,而青云山与落基山迥然不同的气温、植被、湿度等又让她感到非常新鲜有趣。
Ihsan(巴基斯坦,右)、Zahid(巴基斯坦,中)和Teddy(津巴布韦,左)向记者分享来到青云山的感受
欢乐的氛围一直持续到了夜幕降临之时。为了迎接这群朝气蓬勃的国际朋友,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在青云山上拉开序幕。红红的篝火熊熊燃起,明亮的星月触手可及,大家围着火焰手拉着手一起跳舞,几位同学还为此特地准备了歌唱表演。“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领头演唱了一曲《朋友》的赞比亚留学生Sophie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她告诉记者,“这首中文歌很经典、很好听,唱着喜欢的歌曲来学习中文让我感到乐趣无穷。”
Sophie(赞比亚)演唱《朋友》
产业赋能,革新模式增收致富
离青云山不远处,在黄磜镇茶峒村前面的半山坡上,有一片茶叶种植面积达350亩的有机茶园。这里处于710-1000米海拔之间,四面群山连绵、植被丰茂,虽高远而不干旱。茶叶生长于斯,汲取山水云露之精华,味道自是清净甘醇。在行程的第二日,国际留学生们就着晨曦、提着箩筐,早早来到了高山茶田,在茶园主的带领下,学习中国茶的历史,品尝韶关当地名茶,亲身体验采茶、制茶、茶礼,了解乡村茶产业从种植、加工生产到销售的发展现状。
国际留学生体验采茶、品尝中国茶
印度留学生Gandhrav和伊朗留学生Daliri、Donya都来自世界著名的茶产国,“在我们的国家,人们几乎每天都喝茶。”而在体验中国茶后,他们都纷纷表示,“非常喜欢,希望能带一些中国茶给亲朋好友品尝。”Daliri还向记者分享道,“我祖母家就有一片小茶园,我从小就与茶相伴成长。不同的茶叶品种、采摘和生产方式、冲泡方式都能让人有不同的品鉴体验,我很喜欢中国红茶。”来自格鲁吉亚的Kevkhishvili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韶关、第一次体验中国茶文化、第一次了解茶产业的运作和发展。这段难忘的经历不仅让他增长了见闻,还让他牢牢记住了韶关这个美丽的城市,并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Kevkhishvili(格鲁吉亚)分享在茶园的体验
韶关地处北纬25度茶叶生产黄金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重要产茶基地,1200多年前,唐代陆羽《茶经》就曾提及“岭南茶生韶州,其味极佳。”近年来,韶关市更是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开拓新渠道、新思路,优化从种植、加工、销售到农业观光旅游全链条产业链,让“茶叶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群众增收的“金叶子”,让韶关茶品牌、中国茶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百千万工程”的好文章不仅写在了嫩绿的茶田,还在写在了争芳斗艳的兰花海。据了解,在韶关市翁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兰花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值超30亿元。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兰花种植区,兰花供应量超全国的60%。2020年,兰花还被选为韶关市市花。走进兰花大棚,色彩斑斓、婀娜多姿的兰花竞相绽放,国际留学生们的目光流连在花海里,嘴中连连发出惊叹。
国际留学生在大棚观赏兰花
不仅如此,全自动喷灌系统、一体化自动控制、物联网远程监控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使得兰花种植管理已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我知道兰花是特别需要精心培育、呵护的品种”,来自美国的Elysia说道,“所以当我看到这里的科研实验室、工业化程度,并了解到科学技术竟然给兰花带来如此大规模的种植时,真的觉得很‘酷’。”她还补充道,“通过政策支持实现产业振兴来让当地人民增收致富,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Elysia(美国)在兰花种植基地分享见闻
人文粤北,谱写动人中国故事
好山好水从来都是艺术家的摇篮。在山清水秀的韶关翁江之滨,坐落着由旅美油画大师涂志伟亲自设计的个人美术馆。美术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像一台钢琴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涂志伟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油画大师,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对以西方油画技艺展现中国浓厚历史底蕴的艺术创作抱有极大的创作热忱。走进涂志伟美术馆,一个个中国历史人物、一段段中国历史典故、一处处中国美好风光鲜活地呈现在画纸之上,生动地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我很喜欢绘画,涂志伟美术馆是这段旅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来自巴西的Agnes在一幅幅画作前长久流连,看得尤为投入、陶醉。“涂先生通过非凡的想象和技巧,把人物和风景刻画得非常细腻。”
国际留学生驻足欣赏涂志伟先生的作品
涂志伟先生曾多次率领美国油画家到韶关翁源县采风,把当地美丽的山水和客家民居民俗,通过画笔介绍给大洋彼岸的人民,架起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无独有偶,与Agnes同为绘画爱好者的美国留学生Kendra也在这次旅程中,利用随身携带的画笔认真记录了韶关的花鸟草木。她还在参观美术馆期间与涂志伟先生进行了热情的交谈。“涂先生的作品非常触动我的心弦,能见到他本人我感到很惊喜也很荣幸!”
涂志伟先生与国际留学生热情交谈、合影留念
除了融贯中西的现代艺术,作为“广府原乡”,韶关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而当地的古建筑更是韶关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其中,韶关有470余座保存至今的客家围楼,以数量最多、品位奇特而闻名全国。
为了让国际留学生们能深入了解客家文化、通过一座座“活化石”揭开历史的面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陶金教授专程携团队给大家上了一堂以韶关古建筑为主题的大师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陶金教授团队一直投身于乡村建筑遗产保护相关工作。陶金教授从岭南的历史沿革、人员迁徙说起,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广东北大门”韶关作为防御关隘之地,其交通四方、融通南北的重要使命,以及韶关各式古塔、围楼的建筑构造、美学特征、主要功用、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当前的活化工作进展。
陶金教授向国际留学生介绍韶关古建筑
课上的所学所悟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当天下午,国际留学生们便来到了“中国围楼文化之乡”——韶关市始兴县,参观满堂客家大围。满堂客家大围至今保存完整,是广东省最大的砖瓦结构围楼,也是民居建筑中“方围”的杰出代表,有“岭南第一围”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前,满堂客家大围也成为了创新围楼保护和活化方式的标杆案例,当地大力发展“围楼+旅游”“围楼+综合服务”“围楼+创意产业”,让古围楼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穿梭于围楼之中,行走于青砖井台之间,让人仿若穿越时空,与中国民间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链接。“我的祖国也有很多城堡式建筑,但当我亲眼看到客家围楼的时候,仍然被它的建造方式所震惊。”来自俄罗斯的Danila告诉记者,客家围楼既保留了古韵,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了近代审美的雅致,让他感到惊叹。
国际留学生在满堂客家大围留影
Danila(俄罗斯)向瞭新社记者分享参观满堂客家大围的感受
湖心坝民居群也是粤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客家建筑之一。位于仁川河畔,坐西南向东北,湖心坝民居群保存着59座明清时期建造的客家围楼,被誉为“粤北客家第一村”。来自苏丹的Sara细细走遍了围楼的每个角落,“这里有卧室、厨房、厅堂、小型学堂,甚至还有留给家畜的房间,感觉整个村庄都像一个家庭一样生活,村民邻里的关系非常亲密,令我非常着迷。”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湖心坝里,国际留学生们还品尝了由村民精心制作的地道小吃“油罩糍”,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米饼制作技艺,用味蕾体验客家文化的魅力。“米饼很特别很好吃,还特别容易制作。”Sara对记者说,“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无论是中国的服饰、建筑,还是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并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际留学生体验客家米饼制作技艺
“韶关的古建筑数量非常多,价值也很高,在落实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陶金教授向瞭新社记者分享道,“一方面,古建筑是我们历史文化的承载,是凝聚乡情的纽带;另一方面,在公共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把这些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空间进行合理利用,用传统建筑装新的内容,能很好地助力乡村发展。”
陶金教授向瞭新社记者介绍韶关古建筑
提及本次33国63名国际留学生的韶关乡村行,陶金教授表示,国际留学生们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区域主要在城市,而有机会到中国的乡村走一走,亲身感受乡情乡貌,深入体会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他们便更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乡村有一个更加客观真实的认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精髓后,他们也许会向家人、朋友分享,在海外社交媒体分享。这就是在用世界的语言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多元的世界舞台上去讲好中国故事。”陶金教授表示。
据了解,本次“感知中国·韶关‘百千万工程’”游学活动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委员会、韶关市外事局、广东在粤留学生游学基地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办,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更多精彩瞬间:
文/陈欣妍
图/易春燕、陈欣妍
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李玲
来源: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