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怀着期待、好奇、兴奋的心情,我来到了广州。在机场等待前来迎接的大巴时,我去了洗手间,“对不起,请问洗手间在哪儿?”是我在中国说的第一句话。不是梦,我是真的踏入了广东省广州市的土地,这个在中国位于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城市。
来广州之前,我最担心的是气候,不过以前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关系,有过在大阪、东京居住的经历,对高温湿度大的地区也比较习惯,所以在广州身体没什么问题。我们住的柏豪酒店比我想象的漂亮多了,酒店工作人员也很热情。
听说广州的别名叫“花城”,广州到处是绿色,道路两旁榕树垂下的枝叶随风摇荡,椰子树、芒果树、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美丽的花,不愧是南国。
位于白云山脚下的宽阔的大学校园非常漂亮,随处望去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说约有两万五千个学生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学习。
夏令营开营仪式结束后终于开始上课了,拿到精读、口语、听力、阅读课本的时候,对精读、阅读这两门课非常感兴趣。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亲切,其他同学都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我太紧张,总是说不出来,下课时才恍然大悟“啊,我刚才应该那样回答”。虽然学了两年汉语,但是这个班的水平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高,所以有时写作业写到半夜一点。
在广外,有一件事我感觉很意外,这就是在校园里见到的女老师和女大学生都不化妆,除了留学生以外,听说这里的人认为化妆会使皮肤老化,还有化妆本身就是好学之人的耻辱。怪不得在上课前及课间休息时,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拿着课本在背诵。
从下午两点到四点是中国文化讲座,学生志愿者们认真准备资料,制作课件,她们的那种热情让我感动。有时会想“今天下午要不要休息一下?”,但是想到志愿者们的热情、想到还会学到新的知识,最后还是来到了教室。
教我们书法的程教授风度优雅,在讲完书法的精髓后,瞬间就能完成一幅幅书画作品,让人佩服。
听广东话讲座,知道广东话有九个声调,我很感兴趣,但是完全听不懂,只是觉得广东话像音乐一样。
教太极拳的老师一般流着汗一边认真指导我们,我也学会了一些招式。
在中国第三大江珠江乘船夜游,一边吃晚餐一边欣赏如宝石般闪烁的两岸的灯光,非常陶醉。
陈家祠,这个在122年前花了6年时间建造的工艺展览馆,柱子、屋檐、窗户、栏杆,到处雕刻着色彩鲜艳、细致精巧的图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展示的工艺品,一个象牙中有几十层晶莹剔透的雕刻,巧夺天工。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来一次。
北京路商业街路中央是宋代千年遗址,上面用玻璃覆盖着。玻璃下面是用四方形薄石铺成的路面,看着这条路,我仿佛听到了那个时代披着盔甲的士兵骑马飞奔的声音。
柏豪酒店附近有很多小饭馆儿,价钱都很便宜,也都很好吃。广东菜比较清淡,合日本人的口味,但是我除了广东菜,在广州还吃了湖南菜、澳门菜、四川菜,都很好吃。在香港喝的早茶也很好。在去教室的路上,有两家饭馆前边放着鱼槽,里边有河鱼、手指般细的鳗鱼以及见也没见过的各种贝。喜欢美食的我深深感觉到了广州的魅力。在饭前用茶水洗一洗餐具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习惯。回国的前一天,留学生院在大学里边的清雅园餐厅为我们举行欢送宴,看到大学餐厅里边也有那么大的鱼槽,我很吃惊。食在广州,广州菜不仅食材丰富,广州人也都是美食家。
在广州期间,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小声交谈(因为我的汉语还不好),开怀大笑,每天都有新的感动。
我亲身了解了中国社会,体验了中国人的生活,这段难忘的经历对我以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参加这次夏令营是我的人生中继结婚、生孩子之后的第三件大事之一。感谢留学生院的梁院长和各位老师,感谢两个星期不辞辛苦照顾我们的带队的王老师。
9月10号到达成田机场时是下午两点半,到札幌的班机是晚上,所以在机场的餐厅吃晚饭,看到菜单上那么贵的价格,我才意识到我已经离开了中国。
回国两个多星期了,札幌的气温骤然下降,我不由得怀念起广州的炎热。有时翻开在广外上课时用的课本,似乎还能听到精读课张老师那少女般悦耳的声音、口语课吴老师沉稳的声音、阅读课李老师温暖人心的声音、听力课王老师那有些沙哑的声音,对,那是多次给我们念录音文本的声音。